阿甘的媽媽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遠不知道會嚐到什麼口味
(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. You never know what you're gonna get)。
的確人生無常,不過從小女孩子開始,閃閃發亮的糖紙包裹著的,不僅僅是令人期待的甜蜜口味,
還有一點點的浪漫奢華和對未來的憧憬。最早對於巧克力的記憶,除了隨處可見的77乳加、大波露,
特別喜歡的還有一款安迪士(Andes)薄荷夾心巧克力,當時覺得薄荷滋味格外清爽,現在再吃只覺香精滿滿。
特別難忘的,是包著錫箔糖紙的酒心巧克力。
亦舒筆下無論溫婉或幹練的女子,累慌極了時總是吃巧克力糖;且不是純巧克力,皆為香檳酒心。
從小一直好奇那些穿著開斯米配估青斯基的美人,喜愛的口味有多美妙,
無奈找到的皆是干邑、威士忌甚至伏特加,濃嗆得讓小孩皺起了眉頭。
90年代最風行的應該還有幾個日本品牌,女孩側影的Mary’s,
據說有俄國王室背景的摩洛索夫Morozoff,都精緻的令人愛不釋手。
到日本旅遊的人多了,Royce、六花亭、白色戀人都成了夢幻逸品。這些是巧克力,是糖,還是心理期待的投射?
吃巧克力是很看心情的,夾心巧克力與純巧克力的使用場景完全不同。
夾心巧克力是愉悅的,搭配香檳時,巧妙的口感讓你瞇起眼似要融化;
而純巧克力片是理性的,或為了品嘗莊園特殊氣味,或為了充饑,
不知怎麼地看到那些條條片片的包裝,總想起瘦身與節制,一點也浪漫不起來。
飲食沒有對錯,只有喜好。有的人吃口感,有的人為了健康。以下是幾個選擇產品的小技巧,僅供參考。
純巧克力
🍫品種與產區-和紅酒一樣,不同品種/產區的可可豆有不同的風土滋味,
例如100%criollo品種Porcelana,只產於委內瑞拉的Chuao(之前AMEDEI買斷,類似葡萄酒裡的獨佔園概念XD)。
如果沒有時間廣泛的背誦與學習,建議可以直接選擇大巧克力品牌,
再從他們的精選莊園風味裡,去挑選自己喜愛的口感。
🍫風味組成與健康:
可可漿 (Cocoa Liquor)、可可脂 (Cocoa Butter)、可可固質 (Cocoa Solids)及添加物。
一般來說,巧克力上標示的%數即為可可含量(可可漿、可可脂、可可固質),其中最能發揮風味的成分是可可固質。
購買時可以辨清是否使用代可可脂,添加物越少越佳。
夾心巧克力:找到喜歡的產品,你必須要了解自己的口味。
🍫喜歡甜甜好吃: See's Candies、 Ghirardelli Chocolate Company 、 GODIVA、 royce、 Leonidas、
Charbonnel et Walker、 Hotel Chocolat。通常甜甜好吃的口味以美、英為主,或者可以找日本品牌。
🍫喜歡細緻有變化: La Maison du Chocolat、 Pierre Marcolini、 Jean-Paul Hévin、
Yu Chocolatier 畬室 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、 Valrhona 。
法國與比利時的品牌無疑是優雅的,台灣的品牌也不錯呢。運用果仁、茶與水果做細緻變化。
但因世界可可資源的壟斷,目前公平貿易的巧克力也逐漸興起,吃過還不錯的是 Tony's Chocolonely
少女時期非常非常喜歡吃巧克力,想著索性就到賣巧克力的地方打工吧,誤打誤撞地進了Godiva。
這真的是一個非常樂衷且善於行銷的品牌,每年大大小小的節日,限定禮盒及玩偶,每個月都要做不同的陳設,
也學會了快速打蝴蝶結的技巧。甜是愉悅的,在Godiva嘗遍了經典和各式新款後,體重達到人生高峰。
是很開心的一段時間,工作氣氛與朋友們。
當然多年後嘗遍各式巧克力後,G牌已排不上前列,
但每一次嚐那熟悉的味道時,就想起認真的夥伴,還有當時有些茫然的自己。當然還有Chris,懷念你。
❤️個人特別偏好/常吃的品牌: La Maison du Chocolat (真的很棒)、 Amedei Tuscany、福灣巧克力 Fu Wan Chocolate、Valrhona、
GODIVA(有特別的情感,買回來當糖吃,推薦白巧克力百香果、覆盆莓、酒漬櫻桃)。也歡迎大家推薦。